物流学科形成以后,从美国开始传播,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。1956年10月,日本生产效率部派流通专业技术考察团访问美国,从美国引人PD(PhysicalDistribution)概念,在国内进行详细报道,极大地推动了搬运组织的发展。1965年,日本将PD正式译为“物的流通气伴随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,1970年,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提出“物流是第三利润源”(第一利润滑、是降低原材料消耗,第二利润源是降低劳务费用)。“物流是第二利润源”提法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物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,物流开始从简单的降低成本手段上升到了企业利润源泉的重要位置。从此,日本的物流研究开始走在世界的前列。
1973年,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机,促成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转换,对物流的需求开始由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转变。丰田公司创造了"ITT生产方式”,成为后来各国企业争相效仿的生产模式。之后,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,使现代物流学的订货管理、仓库选
址、库存理论等可以应用于实践,反过来,实践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理论的发展。在这个时期形成了物流系统基本理论、物流系统分析、物流系统设计、物流系统管理等比较完整的以系统为导向的研究体系。
1982年,RKe1出Oliver与MichaelD.Webber提出供应链(SupplyChain)的概念,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获得巨大的发展,出现了一大批供应链理论的研究成果,供应链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学的核心理念之一。
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,随着技术与制度的持续创新,物流概念走向世界,形成了物流学派、物流产业、物流领域。
上一信息: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
下一信息:物流学的诞生
版权所有 2020 宁波骏安物流 Powered by MetInfo 5.3.7 浙ICP备14011533号-5 手机:15888043031 地址:宁波镇海区骆驼街道通和东路 网站地图